- 杭州嘉宜实业1.24亿元竞得台州
- 3分钟尽揽元旦假期财经大事
- 经济指标向好,股市迎接开门
- 滴滴发布小桔灯2.0计划,提升
- 单位换算出错,卫星“葬身太
- Bilibili Thailand 上线,B 站进入
友情链接
单位换算出错,卫星“葬身太空”
单位换算惹“麻烦” ——探测卫星“葬身太空” 1998年12月11日,一枚“H2”型火箭腾空而起——运载着一颗探测火星气象的卫星“火星气候轨道器”(MCO),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预定它在1999年9月23日抵达目的地。 然而,NASA失望了——研究人员惊讶地发现,MCO没有进入预定的火星轨道,而是在远远低于预定的高度被错误释放,最终陷进了火星大气层,很快就不见踪影而“葬身太空”。 ![]() 为什么经验丰富的NASA,这次却让MCO“误入歧途”呢? 经过紧急调查,NASA的官员发现问题竟然出在MCO上的一些资料,没有把有关软件中的英制计量单位准确地转换成公制计量单位——错误来自承包该工程的洛克希德·马丁空间系统公司。 原来,对于计量单位,包括太空工业在内的美国企业,使用的是略异于传统英制的美式英制,喷射推进实验室则使用公制;承包商理应把英制都转换成公制,以便喷射推进实验室每天两次启动小推进器来调整太空船的航向。导航员认定启动小推进器的力是以公制的“牛顿”为单位。不料,承包商提供的资料却是以英制的“磅”为力的单位,结果导致太空船的航向出现微小偏差。日积月累,终于“差之毫厘,失之千里”。 这个“小偏差”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——价值0.36亿美元(连同一起探测的“火星极地着陆器”MPL等共1.25亿美元)的MCO打了“水漂”!当然,还有其他损失。 ![]() 因为忽略细节,在航空、航天、宇航领域引出的“麻烦”远不止“经济损失”——还有“殒命太空”。美国航天飞机“挑战者”号和“哥伦比亚”号,先后在1986年1月28日和2003年2月1日“机毁人亡”,各有7名宇航员殒命。这两次悲剧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什么重大错误:前一次仅是一个密封圈破裂;后一次是外部燃料箱中的一块隔热泡沫碎片脱落,而这块碎片击中了航天飞机的左翼,使热防护部件形成裂孔,导致超高温气体在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进入了机体…… 本文节选自《百科知识》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Notice: The content above (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)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,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. |